萬盞高桿燈路燈背后的“光明使者”
時間:2017-07-22 14:04:09 關鍵:
城市路燈照明,是城市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市路燈從無到有,經過50多年的發展,亮化與美化相結合,形成了一座別具民族特色的不夜城,成為一張光彩閃爍的城市名片。
從無路燈到不夜城
信步市城區白馬步行街廣場,一排排庭院燈競相開放,亮如白晝。人們踏著節拍翩翩起舞,小朋友牽著父母之手盡情嬉戲玩樂,一派祥和景象。
1956年以前,金城江鎮城區內沒有電燈照明,只有一些商戶使用汽燈或馬燈掛在門前用作照明和方便人們購買商品。隨著第一座小火電站的建成,金城江城區開始有了道路照明設施,但也僅僅是在十字路口或道路拐彎的地方安置幾盞白熾燈。
如今,我市城區路燈的發展突飛猛進。截至目前,我市城區大街小巷共計80多條、大型公園3處、大型廣場6個,路燈總量近17000盞,線路總里程近130公里,覆蓋了95%以上的城市道路路燈亮化。
而原先的白熾燈早已被高壓鈉燈、LED燈、高桿燈、無極燈等所取代。燈桿由木桿到水泥桿,發展到現在的鋼桿,燈具則由敞開式變成了反光好、壽命長的密封式。路燈的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身材高挑的單臂燈,有含情脈脈的雙臂燈,還有婀娜多姿的中華燈、庭院燈……越來越多的路燈不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還具備景觀功能,高高低低,五光十色,相互輝映,形成色彩豐富、動靜相宜的亮化夜景。
“每年我市改造、新增的路燈以10%的速度增長。”河池市路燈管理處主任助理吳貴東說,目前,已做到城市路燈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與改造,可以說路通到哪里,亮化工程就建設到那里。
不夜城有支光明護衛隊
路燈安裝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分布廣、數量多,給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于風吹雨淋和偷盜、人為破壞等因素,一些路燈很受傷,導致“黑燈瞎火”現象時有發生。
去年,我市路燈線路頻繁被盜,光是線路被盜就有4千米,損失近70萬元。“2014年,我市城區路燈設施,因自然損壞和人為破壞的,修復維護費就花去近200萬元。其中,有70、80萬元是由于人為破壞造成的。”吳貴東說,我市實行巡燈制度,建立全方位防盜格局,加強人力巡查等有效措施,減少案發率,減少損失率。
我市有一支光明護衛隊。每到夜幕降臨,路燈齊放的時候,就是他們工作的時刻。他們乘坐巡邏車,只要有路燈的地方,就有他們巡查的影子。
“巡邏一圈城區路燈,就算什么問題都沒有,最快也需要2個半小時。”吳貴東說,若是遇上路燈出現故障需要處理,那么巡邏隊員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飯的事。要是遇上汛期雨夜,為安全度汛,需要安排人員通宵值守,監控水情,并在情況緊急時及時切斷路燈電源。另外,還安排人員在城區內全面巡查,以確保城區內不會因雨情擴大而導致路燈漏電現象。
目前,這支光明護衛隊有18人,管護著城區近17000盞路燈,平均每人要管護近1000盞路燈,是整個廣西區內平均每人管護路燈數量最多的城市。他們沒有節假日,不分晝夜地巡視檢修路燈設施。正是由于他們的付出,我市的路燈亮燈率和燈具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路燈開關走向現代化
我市路燈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天亮天黑時間不同而進行調整開、關燈時間。目前,我市冬季路燈傍晚約6點多開燈,早上7點10分關燈;夏季晚上8點亮燈,早上5點多關燈。
說起路燈的開關時間,我市路燈監控也經歷了變遷。1976年,我市路燈總數達到400多盞,才安裝了分表開關控制箱,但是還是靠人工控制開關。到1985年,市城區路燈線路總長達到4570米,路燈總數達810盞,開關箱也由原來的分表人工開關向自動控制發展,并安裝自動控制開關箱三臺。發展到如今,我市已有200多個路燈控制開關箱。
“以后有條件,路燈將朝智能化監控發展,不但能有效地提高路燈的監控效率,而且還能及時發現路燈出現故障和被偷盜破壞等行為。”吳貴東說。目前我市路燈監控很多還是依靠機械鐘表監控,還需要人工進行調整路燈開關時間。每個月工作人員要對路燈開關時間進行調整一次,每次調整完所有路燈開關時間,大約需要2天時間。若為智能化監控,可以記憶多個“開關”時間,一年可能調整三兩次就可以了,一次調整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搞定。
- 上一篇:太陽能路燈造就低碳的生活
- 下一篇:我國LED路燈行業發展現狀怎么樣
